曾子曰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刚好利用周末时间把6年前关于浮头、U型管、折流杆等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一些小结重新整理了,独佳记忆分享给大家。
很多设计人员对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没有概念,换热器壳体长度尺寸、管板厚度随意选择。实际上洛阳院很早的时候就出版了标准管壳式换热器系列图册,方便化工炼油厂对管束的更换(管束的的使用年限是3年,换热器通常是10年)。所以换热器壳体长度,管板厚度等一系列尺寸都是按照换热器的公称压力进行选择的。
1. 换热器压差设计:耐压试验、开停车、非正常操作、正常操作等工况时管程与壳程压力同时作用。
耐压试验方法:先按压差值对壳程进行压力试验,同时检查换热管管头;然后管、壳程同步加压,升降压过程中压差不超过大值。
2. 折流杆管束设计注意点:
①折流杆管束第 1块折流板横向布置(支持板作用)
②折流杆避免与拉杆孔发生干涉,否则将导致制造过程中折流圈间距变大
注:车间制造时,提前焊好折流杆,然后穿管,强 力穿管导致折流圈误差累积(优化制造:穿管同时装焊折流杆)
③管束折流圈允许蕞大尺寸不超过壳体长度,否则钩圈侧螺栓的装卸及螺栓的热膨胀伸缩空间受限。
④单管程折流杆管板不要标注隔板槽间距(45°布置),否则会累积误差,无法顺利穿管
3. 布管:四管程(φ19)删去蕞内侧换热管 ,四管程管箱垫片规定MA值。
4. 工艺介质流向:冷流体(升温)↑;热流体(降温):↓
BJS结构:重沸器介质↑;冷凝器介质↓
5. 折流板间距越小,壳程压降越大。
6. 浮头冷凝器中,换热管受轴向压缩力在较大折流板间距时,经常出现大于 [δ]cr的情况,但由于换热管在换热器内失稳是有约束的,所以正常操况下并未发生失稳破坏(SW6计算负值不合格)。
补:GB/T 151-98标准释义有详细解释,但是GB/T 151-2014标准释义把这条的解释删掉了。
7. 管板厚度应不小于0.6倍的设备法兰有效厚度(法兰刚度要求)
8. 固定式双管板换热器计算工况:
外管板兼做法兰计算;
内管板不兼做法兰计算;
(外管板)隔离腔作为壳程设计压力;
(内管板)隔离腔作为管程设计压力
9. 高温高压工况下,SW6校核管板时生成计算书检查换热管内外压是否合格。如果只看计算结果你都不会发现问题的存在。
10. 重沸器假管结构设计:
设置几排假管,浮动端堵死;
进口处设置一排圆钢(防腐、除沫)
管束越靠上,腐蚀越大
11. 立式换热器设计注意:
排、放接管与螺栓干涉耳座孔距是否为标准的。
12. 浮头换热器:浮动端后端膨胀收缩长度≥60mm (2M+10)min
13. BJS换热器不设挡管、挡板结构 ;
管入口的滑道或旁路挡板2根改为1根。
折流板横切时,需在两侧设置旁路挡板。
14. 折流板横切时,壳程进出口内折流板数量一般为偶数,当因跨距过大,只能设置成奇数块折流板时,可以将其中一块折流板设计成支持板(上下切平)(重力因素)
15. 当设备直径开孔较小时,注意核算防冲板情况下流通面积;若不满足,可以在防冲板上冲排孔。
16. U型管换热器交叉布管隔板槽间距及R值
φ25换热管 :90.5/50.6 ;
φ19换热管 :75/43.3
17. 用作容器的无缝钢管(φ426x12, φ325x10)应符合HG/T20584中6.3.9要求,回厂复验:拉力、冲击、水压。
18. 真空容器;﹥300℃容器;大度、高度危害介质不得采用衬层结构
19. 外压容器每隔1~2m设置加强圈;惯性矩:T型钢>反置角钢>扁钢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和我联系删除!